En
电子画册
学术研究
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一一宋恩厚艺术活动文献展
发布时间:2016-11-09 来源:原创文章 浏览量:1120
字体大小

2016年11月8日上午9:00,“好钢是怎样炼成的一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历史意义主题研讨会于武汉美术馆五楼报告厅成功举办。
与会嘉宾从各自不同经验与角度出发,结合宋恩厚艺术文献展深入讨论了“好钢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的成立以及中国工业版画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于工业图像在工业版画中的作用”等议题。

研讨会主题:好钢是怎样炼成的一一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历史意义
会议时间:2016年11月8日上午9:00-10:30
会议地点:武汉美术馆五楼报告厅
主持人:林丽
学术主持:宋文翔
与会嘉宾:
鲁迅博物馆研究员李允经
《工人日报》美术版原主编 李法明
《中华文化画报》主编谌强
《中国文化报》责任编辑梁腾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
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
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学术顾问陈联光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春冰
湖美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光庆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娄宇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易阳
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宋新忠
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
武汉美术馆艺术总监高小林
武汉美术馆馆长助理宋文翔
武汉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林丽
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宋恩厚
文字整理:贾依芸、简玉琴

       林丽(主持人、武汉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现场很多嘉宾都是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这么冷的天气,又下着雨,我非常感动也佩服宋老师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宋老师能带动这样的一个群体,真心觉得宋老师不愧是中国工业版画的“扛鼎人”。
       毫不夸张的说宋老师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我们馆将这个展览上报给文化部后立马获得了文化部的肯定与支持,理由不言而喻。今年是宋老师的80大寿,我们也是想办好这个展览,开好这个研讨会,经过领导的再三斟酌,研讨会主题最终定为“好钢是怎样炼成的一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历史意义”,下面我把话筒交给今天的学术主持宋文翔先生,谢谢。

       宋文翔(学术主持、武汉美术馆馆长助理):

     “好钢是怎样炼成的一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历史意义”这是今天学术研讨会的主题题目是怎么来的?是由宋老的一幅作品《又是一炉优质钢》引发的,这件作品非常有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宋老一生的艺术创作也由此可以延伸出来,我们把这个题目延伸为好钢是怎样炼成的一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历史意义。
       既然是谈到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历史意义,我们还是不得不提到今天画展的主人一宋恩厚先生。就像周韶华老先生在中国工业版画的开拓者这篇文章当中所认为的那样,宋恩厚最大的特点和功绩,倾其毕生精力创作中国工业版,同时也是新中国工业版画事业的开拓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就把宋恩厚先生跟中国工业版画的定位就紧密地放在一起,我们今天不仅要谈宋恩厚先生对中国工业版画的贡献,更要谈工业版画在中国工业化道路上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通常说中国工业版画产生的意义往往是在艺术领域,但是如果放到整个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历史意义,这就是今天想要给各位与会嘉宾思考的一个方向。
       研讨会可以分为几个主题来讨论:一是由于中国工业版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学术地位,由于第一个群体性工业版画创作组织是在青山成立,因此青山工业版画群体对工业版画的发展推动的作用毋庸置疑。二是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的成立以及中国工业版画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何在?三是关于工业图像在工业版画当中的一个作用,在我看来通过工业版画形成的工业图像以版画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是与时代进步的节奏是相吻合的,它是新中国为了获得国家的强盛大力发展工业的标识物,是激发社会大众奋发图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视觉上的一种精神食粮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无一会起到凝聚这个社会团结进步的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产生民族的自豪感。我从三个方面理出大家今天要谈的几个小方向,首先有请鲁迅博物馆研究员李允经先生发言。

       李允经(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宋老是中国现代版画史上以产业工人的身份,以自学成才的途径,登上版画艺术殿堂而且他的作品质量很高,艺术风格独特,这样一位令人尊重的工人版画家。他所创作的主要题材是工业版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一位作者在工业战线上涌现出来,意义是非常不平凡的。工业版画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版画的时候就曾经把中国最初的工业版画,送到法国巴黎展出。建国初期也有工业版画,古元、王琦彦涵等,他们都是以工业版画为题材来进行创作。但是像宋恩厚先生这样,他的主要题材是集中在工业版画上,而他本人又是工人的身份,这样的艺术家我认为宋老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
       宋老还是中国工业版画卓越的组织者和活动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领导过“武工人业余版画组”70年代他领导过“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俱乐部”到80年代他推动“湖北工业画廊”到90年代他任职“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宋老为我国工人版画艺术运动的发展出了大力,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近20年来,“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已在各省市成立了22个研究院,参与创作的作者有千人之多,各地频频举办“工业版画的三年展”、“新秀展”以及出国展。现在,我国的工业版画已经受到德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关注和热评,在国际版画艺术交流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宋老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工业版画创作精品很多艺术风格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艺术风格是现实主义,后期艺术风格则是构成主义。                                                                                                                                                                 什么是现实主义呢?说法不一,文艺理论辞书说:“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且用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我们看宋老前期的作品就是这样的,恩格斯说:“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宋老的前期之作,计有《铸钢》《锻造者》《又是一炉优质钢》(20世纪50年代);《纵横千里》《锤炼》《安装我们自己造的轧钢机》(20世纪60年代);《钢铁粮仓》《铁山》(20世纪70年代);《归》《鹰击长空》《施工小站》《上下左右之间》《20世纪80年代》等这些力作,概而言之,都是现实主义。
        这些力作中,更具代表性的,我认为是《又是一炉优质钢》和《鹰击长空》。《又是一炉优质钢》的高明之处,就是刻画了一位钢铁工人在炉前战斗的情景,钢水红光照亮了工人的衣帽和面庞,成功地展现了人物喜悦的神情。这种没有直接展示典型环境,仅仅描写了人物的面容,这样一种创作竟然出色地塑造了典型性格(人物)的成就,是非常独特的。他并没有描写钢铁厂的这些背景、设备、炼钢炉,仅仅描写一个工人的笑容,他就把环境也带出来了,观者可以从工人的脸上想象到典型环境,这叫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工业版画要以刻人物为主的,要展现时代的精神风貌,要展现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必须要塑造工人的形象,所以宋老20世纪50年代这幅力作我认为是在艺术史上要长流的。因为展现了钢铁工人集体的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的精神和性格。另一幅作品《鹰击长空》,这个名字是有诗意的、象征的、歌颂的以为。农业是国家稳定的根基,工业是国家强大的标志宋老的这幅工业版画描绘的场景是宏伟的、大气的,充满了力量之美,令人有神往的感觉精神旺盛的感觉。
        宋老后期的创作是以1984年问世的《五颜六色》为标志,突破了现实主义的风格,走上了一条创新的道路。大家知道,那时我国美术界以“85美术新潮”为标志呼唤着艺术创新大力引进西方现代派艺术,至今已有30年之久。这些新派艺术家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怪异难解、脱离生活、脱离人民,真正成功的作品罕见。非常可喜的是,宋老的创新却别开生面大获成功,这是非常突出的。为什么?因为宋老是一位工人版画家,他没有脱离生活、脱离人民而是和人民紧紧地生活在一起,他就在钢铁战线和工业战线上生活着、战斗着。宋老后期的作品是构成主义,构成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的一种艺术流派,也是前苏联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工业战线上进行恢复建设这个时期产生的艺术流派。这个艺术流派按照鲁迅的解释就是这个艺术风格不太重视像现实主义那样重视构图,它是重视构成,它也不太重视描绘,像现实主义一样的描绘,而是重视设计合成。宋老的这个时期的作品像《五颜六色》《建筑艺术》《工地风采》《油城乐章》《工业时装》《空中通道》《绿色工程》等等也都是构成主义。为什么别的追求创新的人走向西方现代派的道路,而宋老却选择了前苏联产生的构成主义风格,宋老也是创新,他的创新成功了,别人的创新鲜有成功,不能说一个没有,但是很少,而有些艺术院校都没有成功宋老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选择了构成主义,构成主义没有脱离生活,它是工业战线的,在苏联可以也是现代工业版画的先驱,世界艺术史上苏联的构成主义可以说是工业版画的先驱者,所以宋老选择这个我认为是对的。第二,宋老不脱离生活,他的艺术构成是以钢铁战线的厂房,他所熟悉的生活来构成的,他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也是比较现代的,用一些块面、长方体、圆柱体、圆形、三角形来使他的作品进行很好的组合和构成,在他的作品里安排了人物。
        构成主义是体现了和社会建设相结合这样的要求,鲁迅说:“既是现代人,就应当以现代的产业为光荣····汽船、铁桥、工厂飞机各有其美,既严肃又堂皇。"这样的创作方法显然和现实主义是有区别的,我看了宋老的工业版画我是非常接受的。观者有对现实主义审美的疲劳感,因为以前的绘画艺术大部分都是写实的,感觉宋老的作品一出来,首先的印象是新而且新颖、新鲜、鲜活、别开生面、别具一格,所以他没有脱离生活,他表现了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表达方面和现实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在我的文章里特别赞扬了《五颜六色》《建筑艺术》这样的作品,我在书中写道:“那是直线和弧线交响的艺术,中央的支柱顶天立地,由月牙形和长方形组成的画面气势宏大,黑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人体形成强烈的对照,给人以夜战的美感,强调了工业建设的争分夺秒和工人阶级的坚强和伟大贡献。"
        宋老的艺术构成主义新作一问世以后社会就反响强烈,和学院派的艺术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认为宋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表现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一面镜子,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跳动着生活的脉搏,传导了时代的精神,他歌颂了时代的主旋律。
        愿宋老的艺术常青,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李法明(《工人日报》美术版原主编):

        各位领导、各位艺术界的前辈、各位版画界的同仁、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嘉宾,谢谢大家光临。
        首先祝贺“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一宋恩厚艺术活动文献展”开幕宋恩厚先生的艺术活动始终显示着他有一颗年轻的心,在圆诗意的梦。记录、彰显时代精神是他的艺术的“梦“奋进”正是他创作实践的体现和对中国工业版画的奉献和希望。宋恩厚先生是一位内心充满大爱的艺术家,其作品真情生动,其艺、其境超然于艺术本身。更值得业界同仁尊崇的是,他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工业版画之中,督导着全国各地的工业版画院不断出新人、创新作,使与时代同进的工业版画在百变繁盛的艺术之林中独享一席。宋恩厚先生的人品、艺品居功
至上。                                                                                                                                                                                                               宋恩厚的艺术作品是有着现实主义内核、充满浪漫光彩的艺术。凸显的艺术形态是现实、充实、想象浪漫的人文世界,从作品中可视读现实,感知超然,有幻想、有梦境。变换的线条和色彩的颤动皆寄托着画家的毕生宿愿。通过“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一宋恩厚艺术活动文献展”大家可以看到,一位不断探索开拓艺术新径的艺术家宋恩厚,一位忘我奉献创作领军的宋恩厚。此展既是对宋恩厚先生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为工业版画作出贡献的表彰。                                                                                                                                                  “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一宋恩厚艺术活动文献展”一定会令观者沉醉于年代激情的宣泄和人文情怀的感动之中。再祝此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谢谢诸位的莅临
         刘宇(武汉美术馆副馆长):
         中国工业版画是中国群众美术运动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都见证了中国群众美术运动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普及第一,生根第一”的文艺方针,要求美术家深入群众,表现人民群众斗争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创作通俗易懂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发动群众,帮助群众自己去学握创作技巧,去表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武汉的群众美术运动开展比较早,如《工人文艺》《华中工人报》等创刊,派美术骨干去工厂辅导。中原大学、中南文艺学院培养大批美术干部送到基层单位,各区的文化馆、文化宫和工人俱乐部都相继主办“职工业余美术培训班”,为武汉日后的群众美术活动储备了人才可以说群众美术活动的高潮是在50年代后期,一方面是当时的政治运动兴起,提出了“全党全民办文艺,全心全力为中心”的口号;另一方面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很多重要项目放在武汉,如武钢、武重、棉纺厂、长江大桥工程等,大批产业工人涌入武汉,客观地推动了武汉群众美术运动的蓬勃发展。这期间,武汉市的汉阳、江岸、研口和黄冈市分别成立职工文艺学院;武钢、武昌船舶厂、肉联、国棉一厂、大桥俱乐部、申新纱厂、南洋卷烟厂、新华印刷厂也分别成立了职工美术小组,举办展览。农村则以壁画宣传为主,当时仅孝感县壁画达240幅。武汉军区政治部也成立了业余美术组1958年和武汉市美协联合主办“武汉战士画展”,展示部队官兵200余件作品。省群艺馆于1958年主办反映生产大跃进工农美术展,1959年在“庆祝建国十周年湖北省美术展览会”中有600件作品参展,群众美术作品占到三分之一。
         宋恩厚先生正是这个时期群众美术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1956年,他随重工业部从哈尔滨到武汉钢铁公司。宋恩厚13岁进厂当学徒,尽管没上过一天学,但他勤奋好学,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还配合宣传办黑板报、画漫画、画连环画、画壁画等,经常在报刊发表。武钢是国家重点项目,专业画家经常下基层去搞创作和辅导工人业余美术创作培训,加上武钢对文化的重视,成立工人业余美术小组,宋恩厚正式开始了版画创作。由于宋恩厚的成就,再加上他工人画家的身份,在当时得到了极大的支持,作为工人画家自学成才的典范加以推广。1960年7月,宋恩厚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60年代开始,大规模群众美术活动开始退潮,但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一批像宋恩厚这样突出的工人画家成为专业画家,走上美术领导岗位。宋恩厚也由一名群众美术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80年代初,成立了“湖北工人画廊”,组织、推动了工业版画的创作向前发展。
        至90年代,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及企业改制等原因,武汉群众美术创作基本停止,宋恩厚于1991年成立“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可以说这是一个“三无单位”,无编制、无经费无场所。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宋恩厚牢记李桦先生“一定要把中国工业版画坚持下去的重托,走南闯北,弹精竭虑,凭借着各方面的人脉资源广做宣传,至今已在各地成立共计二十多个工业版画研究院,组织举办各种展览不计其数。至此,宋恩厚实现了由群众美术运动的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最后成为领军人物的蜕变。我不由得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集结号》中掩护大部队突围的连长谷子地,因得不到首长的指令而死守阵地直至拼死到最后一人的情形,这是何等的悲壮。
        研究中国工业版画,应该放在中国群众美术活动潮起潮落的历史背景中去考量。宋恩厚先生的贡献在于当中国群众美术运动全面消停之际,中国工业版画仍处于蓬勃发展之势。令人可喜的是,湖北美术馆主办的“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武汉美术馆主办的“青山依旧一-中国工业版画藏品展”,使中国工业版画由民间活动拓展到美术馆研究领域。特别是此次举办“宋恩厚艺术活动文献展”获得文化部艺术基金支持,更是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无疑是中国工业版画在新时期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工业版画在当下重新吹起的集结号。                                            谨以此文献给为中国工业版画作出贡献的人们,并祝贺宋恩厚先生八十寿辰,艺术生命永驻。
        鲁虹(合美术馆执行馆长):
        谢谢主持人,中国自古就有木刻艺术,在世界木刻领域也是独树一帜的,但是近代版画创作基本上不是沿着中国传统版画的路线发展过来的,而是以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新兴木刻运动为主,更多是来自于西方德国、比利时的传统,当时鲁迅先生介绍了一大批德国艺术家的作品,这个作品在特殊的年代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有一批中国艺术家在刻工业版画,但是很少。我想宋老师的工业版画木刻创作应该建立在这个传统里面当然它也受到后来20世纪50年代苏联创作版画的影响,我想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传统木刻艺术对线的应用上也受到了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在特别强调政治的特殊年代背景下,最难得的是宋老师从内心对新中国的建设是拥护的,用自己的创作来歌颂新中国的建设,他既不是简单的喊口号,也不是简单临墓大家的作品,他是工人作者,他在工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又是一炉优质钢》等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发现,把发现的具有美感和现实的图像转化为木刻的图像,这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我想这是他和业余作者不同的地方。他的人物造型、黑白简化的处理等等都是运用媒介的思维,我想他是用一种木刻方式来观察世界,怎样在创作的时候转化图像,使他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但是现实主义不是照抄现实,而是要转化为艺术的东西,要使用不同的材料使图像的制造适合这些媒材的特点,宋老师把握得非常好。当时大量的作品雷同化趋同化,只留下凤毛麟角,而今天看到宋老师的作品每一幅都有个性,每一个图像是他自己在生活中感受的东西,但是转化过程中又是符合艺术规律,这是非常难得的。
        武汉美术馆这次做的工作非常重要,宋老师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间段发生了变化,世界由工业时代变成后工业时代,他作为艺术家常敏感,没有用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风格,而是高科技的层面,我想他对苏联的构成主义,对当时西方出现的现代艺术和构成的知识是非常关注的,它的作品强调横线、直线、几何形状、点线面的对比,这使他的作品非常具有现代感,要把线刻得那么直,作出块面的对比,难度是非常大的。以前的板子是刀和线都是由曲线保持木材本来的味道,现在要适合高科技的形态要强调点、线、面的安排和色块简化的处理,在木头上处理比较难的,而宋老师把20世纪80-90年代的这一批木刻版画做成技术上的难度,可想而知,它更适合刻20世纪50年代的风格80年代的风格对技术有崭新的要求。
        宋老师在自己的实践中把新的视觉图像转化为一种版画艺术语言,这都是他对工业版画的贡献。虽然他做的是工业版画,他作为中国当代的版画家,他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来了,不仅靠他的热情,更重要是他的热情转化为一种艺术语言,宋老师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今天武汉美术馆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展览,强调文献和作品,让我们了解宋老师的成长背景,他做了很好的画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后我们找机会再对宋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是湖北的骄傲,也是湖北向中国美术史贡献的一位大师,我非常为宋老师高兴。
        傅中望(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
        今天我非常高兴地参加宋老师的研讨会,首先我对这个展览以及画册的出版表示祝贺应该说这个展览做了我们湖北美术馆多年来想做而来不及做的一件事情,今天武汉美术馆做到了。我看到此次展览出的这本画册,可以说对宋老师的整个艺术人生梳理得非常完整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作品,也包括他对中国工业版画的推进和责任担当,整个文献集编排得非常好,而且题目也非常好,“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这个题目把他个人的创作和工业版画整体结合起来。
        宋恩厚先生是一位和中国工业版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家。从年轻时期到现在他-直不断地创作,参加过中国历届的版画展览,获得很多重要的奖项,许多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很多作品被列入到中国美术史的历史文献中,作为艺术家他是非常卓越的。作为工业版画的组织者和开拓者,我想这完全是他以一种历史感、责任感的诠释,他对中国工业版画所做的努力是很多人还不了解的。在为工业版画三年展连续几界展览的组织、发动期间,宋老师不仅仅是开个会、打个电话,而是亲自深入到基层、工厂、矿区一线去和这些艺术家、工人版画家们一起探讨、组织作品以及组织创作,为几届的工业版画展览提供了非常好的艺术资源,同时也为几届的工业版画展推荐了许多的优秀版画艺术家,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这项工作在他看来可能比他个人创作几件作品还要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工业文明的向往。
         宋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就,我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他对工业版画的贡献。武汉是一个工业重镇,武钢、一冶,武汉的工厂很多,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工人版画家、工人画家。在我看来,其实这些画家到现在都已经非常成熟,而且都创作了很多的作品,都参加了国家的美术展览,他们都是很优秀的画家。武汉这个地域是有这个背景的,宋先生成立了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是基于武汉这个背景的基础上,能不能推动中国的整体意义上的工业版画的发展。所以在和宋老师的合作过程中,就怎样通过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这个平台将中国工业版画更进一步提升,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更多更好的作品,能不能通过这个平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些一直在宋老师的努力下,通过这个平台推动,非常感谢我也是代表湖北美术馆对这次展览表示祝贺,同时也代表湖北美术馆对宋老师这么多年对中国工业版画的推动,以及对湖北美术馆这项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和敬意,谢谢! 

         宋文翔:谢谢傅中望先生,傅中望先生从宋恩厚先生的责任和担当对中国工业版画的贡献谈起谈起宋老在湖北美术馆办的几届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的合作和交往,宋老有一种历史感和责任感的力量在推动着中国工业版画的发展,对于除了美术馆举办的几届工业版画三年展,我之前在宁波美术馆时期就看到过类似的画册,从画册里面拜读过傅中望馆长和冀少峰馆长的几篇文章,大致了解了湖北这个地域的确是中国工业版画的起源地,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地方。
         下面有请翼少峰先生发言
         翼少峰(湖北美术馆副馆长):
         谢谢主持人。刚才傅中望馆长已经讲了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宋老师和傅中望馆长的密切合作使工业版画三年展品牌诞生,其中合作的愉快和成绩,工业版画展拿到了国家重点文化基金项目,曾经到黑龙江省美术馆大连中山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巡展今年已经结项,从中可以看到工业版画的影响力。
         宋老师的展览我进五点:

          一,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在过去这个时段,比如工人版画是一个现象,黄破农民泥塑杨柳青年画都是当时的一个文化现象,版画在北方有北大荒版画,河北有土垃版画,在当时的文化发展当中出现很多种文化现象,对工业版画在那个年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候感觉到在工人群体中活跃着一批版画家。
          二, 它体现了一种合作的精神,宋老师在湖北美术馆发起了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另一方面武汉美术馆给宋老师做工业版画文献展,一个是武汉馆一个是湖北馆在和宋老师合作都可以看到两个馆的合作都是工业版画展,但是展出内容不一样。
          三、代表一种反思和反醒,工业画发展到今天,今天的工业和过去的工业是不一样的可以感觉到我们的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传统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从乡镇社会到城镇化转型过程当中文化当中不可避免发生变化。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反省的。                      四、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个时代可以看到典型的图像表达《又是一炉优质钢》这个作品体现了17年美术发展的巨大的成就,也是新中国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在工业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恰恰是今天宋老师作品图像当中体现工人建设新中国的豪情与坦荡,-种做新中国主人的豪迈,整个视觉表达中可以感觉到它带有一种主旋律的畅想,这种主旋律的畅想在他的图像中又都带有多元化的表达,在毛泽东时代那种宏大叙事和当时流行相结合的创作模式,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三突出的创作原则,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艺术家出技巧,所有人物当中要突出正面人物要突出英雄人物,所有英雄人物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所有的视觉表达都是被这些概念所束缚,在宋老师的图像中我们看到他自己的思考,他对工人阶级的一往情深,他没有走这种概念化和空洞化的伪现实主义,他走的是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讲宋老师的版画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反思,工业版画不可避免要走向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带来的思考,当今天艺术走向多元化,从架上走向架下,从现成品走向多个表达路径的时候工业版画在哪?今天工业没了,工业已经不是过去的工业,工人身份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现在工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要问工业版画出路何在?谢谢!
          魏光庆(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感谢主持人,我对宋老师有一种像父亲的感情,我和他儿子是最好的朋友,他女婿是我的师兄。
          武汉这个城市其实最有意义的话题,一个是民国的事,一个是大工业的事。今天这个展览讨论关于中国工业版画的话题,在大工业时代宋老师除了做自己的艺术创作还参与组织了工人美术创作活动。更重要的是,他在整个武汉占领了这个时代的话题,在湖北美术馆的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让这个展览成为全国的美术馆系列里面非常重要的艺术项目,一个馆藏的项目。今年宋老师把个人艺术活动文献展,武汉美术馆推向艺术基金的收藏项目,这个事情是非常了不起的。作为一个个展的项目,宋老师一直是处在非常大的格局,除了自己做好作品之外,他为整个中国工业版画所呈现的活动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把它促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当一个完整的作品呈现的时候,其实它所呈现的痕迹才是最有活力和最有生命力的。痕迹所产生的记忆呈现的理想和精神是非常有时代意义的,因为现在整个艺术活动信息传播得太快,而且在很多艺术思考问题上停留的时间和呈现的精神和理想的状态的时候,人们在选择问题上付出的或者个人的格局上,宋老师这么高龄能为中国工业版画做这么多事情非常令人敬佩。
           刘春冰(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宋恩厚老师是80年代湖北美协的副主席,那个时期也是我们的领导,他在创作之余实际上大量的时间也在做湖北省美协的组织工作,宋恩厚的画我们是很熟悉的,从80年代就见过很多原作,今天我想谈几点个人的感受:
           第一,工业版画群体在湖北是非常奇特的美术现象。一冶和武钢大批的工人版画家在那个年代、在这个土地上创作,他们既是一线的工人又是艺术家,这在中国美术界是非常奇特的现象,宋恩厚老师正是因为工人的背景,他的画的创作、构图和内容跟学院派的版画创作距离是很大的,西方美术史上也有两个画家,一个是亨利卢梭,他是一个税务官员,但是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印象派后期一批艺术家,正是因为他非学院派身份使他的艺术创作更加自由,从宋恩厚老师的画里面也是这样的考察他的艺术经历,1952年他开始进入绘画,1958年他的《注钢锭》作品是很成熟的作品,为什么会打动人,就是因为它的现场感他把作为一个工人现场施工的感受传递给观众,可以感觉到中国工业在那个时候的蓬勃发展。到了63年左右宋老师在南京的学习是他的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因为他接触了水印套色木刻实际上为他80年代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或者他的版画所谓的当代性奠定了基础因为63年那个时期他画的《迎朝阳》从美术史的角度考察,《迎朝阳》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在63年画出《迎朝阳》构图和色彩的绘画,在那个年代同时期来比较是非常了不起的。到了70年代他的《钢铁粮仓》亦是成熟的作品,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文心雕龙》里的论述“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实际上和宋恩厚老师的创作紧密相关,简约是很难的绘画,八大山人的画很简,但是它可以给你传递一种非常深远的想象,到了后期,80年代初期的时候宋老师的《鹰击长空》这张画就开始简约了,实际上中国工业版画和中国画是有关联的,而且和解放区的版画也是有关联的,这就是中国版画的本士化进程,它和西方的版画作品是不一样的。刚才讲的简约,还有一个神思的概念,神思方远,这批工业版画画家正是因为他们非学院派的身份,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构图和创作内容神思,也使他们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客观地会留下来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但是这个群体会很客观在美术史上留下来。今天看了宋老师的绘画,我是感受良多,而且老先生2016年还在创作他的作品,2009年他的作品《绿色工程》亦很精彩。他的创作一直在探索中没有停息过,从50年代到2016年他都在创作,艺术家这种不竭的动力来自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深爱这片地、钢铁事业,他是个苦孩子,他非常珍惜这个社会给他带来的生活,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能画画,他非常珍惜,从他的后期作品中感受到他对艺术的追求,在这里也祝愿宋老师的艺术道路长青,也真诚地祝愿“奋进中的中国好工业版画”展览圆满成功。

          谌强(《中华文化画报》主编):
          我谈谈个人感受,我跟宋老的交往中他是特别平和、温厚、感性的人,他是特别伟大的艺术家,工人没有说伟大,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工人。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作为一个工人来说,他是最高职称的八级电焊工,十几岁就带领着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焊小组,他走向艺术道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而且不是个人的成就,是对中国工业版画的巨大贡献,他是把自己工人的身份和艺术家焊接得很好,他既是一位很敬业和高超技艺的工人,而且他的工业版画创作得极好。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不仅仅只做自己的创作,而且带动了一个群体,武汉工业版画群体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因为工业版画从历史上看,我个人感觉,今天它的价值还没有得到更高的肯定,虽然今天人们已经很重视工业版画了,对工业版画的肯定已经很突出了。我们要用历史眼光来看,从一个世纪和两个世纪后来看,看到新中国1949年以后的建设发展是离不开工业的,有工业版画这样的群体产生,创作出这么一批优秀的工业版画作品,今天看来已经呈现它的价值了,今后它的价值会更鲜明地呈现出来,这里面宋老有极其巨大的贡献,他以自己的创作和热情组织才能带动群体,这就不仅是个人的创作成就,他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他同时又在组织、在带动一个重要的工业版画创作群体,以群体呈现出的一种创作的硕果,今后给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历史留下来的东西作为呈现,他也是像电焊工一样把个人和群体焊接在一起。
           中国工业版画在鲁迅倡导的时候已有萌芽了,中国工业版画是以宋老带领的武汉工业版画群体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创作群体在今天呈现出来更高的价值。宋老在一个时代的转化中以他的杰出作品和组织带领的群体焊接了历史和现实,从今天来看,从今天的未来也是个很重要的连接,这个也是焊接得很好的。宋老以他不懈的追求,到现在依然创作活跃,从风格的转换,他的现实主义和构成主义这里面应该焊接,他转化得很好,对于宋老来说都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找到最适合表现中国工业,不仅是表现工业,是表现社会时代历史的进步,中国工业化是那个时代打下了基础,今天看到的航天和高铁如果没有当初的工业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和风貌。表现工业是表现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的工业进步,有他个人的经历在里面,不仅仅与时代前进的脉络和民族的力量是永远凝结在一起,两块钢焊在一起产生的结构,桥梁、厂房、锅炉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是钢与钢的组合,力量与力量的结合,产生非常强烈的内涵和美感,所以他把历史和现实、工人和艺术家、个人和群体,到现在产生了在国外展览也获得好评,也把中国和世界连接在一起了,宋老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伟大的工人,这个焊接非常成功。最后用宋老的名作《又是一炉优质钢》来说,宋老是一块好钢谢谢宋老!祝贺展览成功!
           高小林(武汉美术馆艺术总监):
           宋老师的展览我们是一直想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宋老师是武汉美术馆的老馆长,我们是责无旁贷。我仅仅就这个题目来讲一下,因为在做这个展览的时候,我们想过好多题目,但是宋老师就坚持“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这个题目,我想绝对不仅仅如此,这个题目刚开始一想是不是有点口号化或者艺术色彩不浓厚,实际上仔细想这个题目取的太好了你可以减掉几个字也可以增加几个字,先说减掉,可以说是奋进中的中国工业,不谈版画凡是了解新中国发展历史大家都感觉,就谈文革前十七年,那确实是一个奋进中的,我记得毛泽东说过关于中国工业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中国能造什么,可以造桌子、板凳,再往下说就造不出来什么东西了,那就是中国的现状,新中国通过十七年的工业发展他就是奋进中的工业,出来的是完全一个新的面貌。奋进中的中国工业,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说到我们人了,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好钢是怎样炼成的”,记得另外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也是影响了几代人,这本书主要也是苏联刚刚成立建设时期的一段生活,人们在火热的生活中得到的锤炼,实际上跟我们一样,有些时候看到作品因为当时我年纪比较大了,文革前没参加,文革后刚刚开始一段工作经历也都有。现在每周休息两天,当时法定是一天,有一个礼拜天,当时我想那一个礼拜天很少有人休息,前不久就大概一个星期之前有一个年轻人问我,高产日是什么意思?我说高产日反正我知道煤矿,我们当时上小学,每个星期天要有一个高产日,我们都要支援高产,上小学都要下煤矿去挖煤。当时正式这么一个火热的年代,没有那个火热的年代会不会有宋老师这个工业版画,可能宋老师会创作别的什么,但是工业版画就是那个特定的年代产生的。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延伸,奋进中的宋老师版画艺术家,用伟大两个字形容他,我觉得真是不为过,不信咱们就看一看现代艺术史上可以说大师也多、名人也多,但是谁将来能够留下去呢?我们的工业版画、我们的宋老师是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的可以写入艺术史的,他奋进六七十岁的时候还在改变自己的画风年岁大了,在这个年龄还在改变自己的绘画风格、创作内容、表现题材,这不是一种奋进吗?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展览从题目就谈一点感想,谢谢大家!
          娄宇(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尊敬的宋恩厚先生,尊敬的武汉三大美术馆的馆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和来宾。我在看到宋恩厚老师的作品,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在现场感。宋恩厚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工业版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产业工人,他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都表达一种非常强的在现场感,而且还有一个高度的艺术语言,从策展思路上来说武汉美术馆举办的“奋进中的中国工业版画一-宋恩厚艺术活动文献展”,是分成的三个阶段,这个是没有终止的,宋老师的创作也没有终结,所谓的奋进,是他一直在历史时代长流里。之所以会奋进是因为中国工业版画经历了潮起潮落,艺术史首先是精神史,中国工业版画不仅仅穿越了,按照这次文献展穿越了二个历史时期,穿越了中国现代美术史创作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时期,可以分成两大阶段,从1958年到1984年,也可以从艺术创作题材、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和创作美学原则上来讲可以分成两大阶段,1958年到1984年这个阶段是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时期,1984年之后宋先生是非常敏感的,把工业版画在时代潮流里,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以及中国当代艺术思潮当中变化的时代环境里面,它也在进行它的语言转换,所以看他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没有过时感,每个时代的作品都烙下时代的印记、带着历史的温度使我们每个不熟悉工业产业、轰轰烈烈工业建设的人看它的作品都非常亲切,无论时代怎么样变化,他的作品没有过时感,他也在拓展自由的语言表达的疆界。                                                                            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根植于时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特别是建国初期大规模建设开展,在当时出现特有的美术门类,农民化和今天提到的中国工业版画的概念,针对这个发展提出来的,也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中国工业版画的概念,无论从艺术史背景上无论是中外它的时间历史,中国在鲁迅倡导工业版画一直到解放初期的前后,提到农民画就以画家的身份来定位画种,但是好像没有工人画这个称谓。作为一个创作题材,他成立了中国现代美术史当中非常独特的门类品种,也是得到了认可,无论今天的当代艺术环境有多复杂和多元,无论这个时代怎么样发展,我想只要根植于生活、顺应时代、紧扣时代脉络的作品还是十分需要的,从湖北美术馆包括武汉美术馆做了一系列的工业版画展览,在今天这个时代呼吁这样的当代艺术回归到社会。
          易阳(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今年暑假我为宋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在这个画册里面有所体现,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因为宋老师和我父亲是文联的老同事,我在1987年就认识了宋老师,是当时武汉画院去北京时我送我父亲,在汉口火车站见到了宋老师,宋老师是版画家,而我也在学版画,认识之后就与宋老师有了将近30年交往。宋老师除了在工业版画艺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外,还有对湖北省的版画建设学科和队伍梯队的建设,也是我们的老领导、老会长,我们也是在宋恩厚老师的作品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宋老师是最早一批做藏书票的艺术家,在他的影响下 1987年开始我涉及到这个艺术门类并喜欢上藏书票,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做这方面的策展和领导工作。宋老师不光是有自己的艺术成就,也使中国工业版画的队伍健康成长,而且培养了很多各个地方的群体,在宋老师的领导之下,现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宋老师是工人身份的学者型工业版画家,他非常好学,而且他非常睿智,我在给他写文章的时候提到,他在2000年有一个作品《工业时装》系列和《绿色工程》中国在90年代未期是从工业化、重工业化向信息化和后工业化转型的时期,那个时候很多学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宋老师的作品已经出现和发表了,他的意识比我们这些搞经济学的人或者政府官员都要领先,这就是一种文化自觉或者可以说是他作为艺术家的睿智和独特性、敏感性,宋老师的作品太伟大了、太超前了,整整领先十年。在我看来,宋老师真的是一位很卓越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富有成就的版画家。我用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宋老师和中国工业版画的成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中国工业版画还会迎来个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