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9/2/26—2019/4/7
开幕时间:2019年2月26日14:30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4、5号展厅
出品人 :樊枫
策展人 :张文博
研讨会学术主持:仲威
主办单位:武汉美术馆、湖北省博物馆
本次展览我们以杨守敬一生的学术历程入手,通过杨守敬与湖北、杨守敬与潘存、杨守敬对日本书坛的影响、杨守敬的朋友圈四个版块进行梳理和呈现。共计展出45件作品及部分出版文献和图片,其中包括杨守敬各个时期的40件书法作品,含《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原稿及5位与杨守敬有过密切交往的吴昌硕、张之洞、张裕钊等友人作品,通过创作年顺序也让我们能看到杨守敬书风的不断演变、成熟的过程。
展览前言
文/樊枫
对地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了解城市文化历史的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和桥梁。当我们沿着先贤的足迹,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一个个“甘于寂寞、求真若渴”的灵魂带给我们的触动,无形中也增加了我们对城市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一百八十年前,杨守敬出生在湖北宜都,和普通人一样,小时侯除了好学,基本上看不出更多特别之处。当他因为书法不好而科举失意之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改变、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谁又会想到,七次科举均无取得功名的他,通过自己的勤奋,著书立说,成为清代著名的三大学者之一。
纵览杨守敬的一生,在每个阶段他都保持对知识的高度热情。少年时杨守敬尊祖父之命,辍读学商,但“夜闲诵读学文不辍”的他,通过不断自学,19岁时参加县试,初试复试均第一名,府试五场皆第一名。此后杨守敬多次进京应会试,虽未取得功名,却在此过程中广结志同道合的学者及金石书画家,这里面就有:吴昌硕、张裕钊、张之洞、梁鼎芬、潘存、黎庶昌等,他们交流学问、相互激赏,这使杨守敬的学术视野逐渐丰厚起来。中年后,杨守敬绝意仕途、专心著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个人的学术研究中。
1880年至1884年,杨守敬东渡日本,他随身携带的一万多件中国历代碑拓,为日本书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扭转了日本书界单一的帖学格局,开创了一个以“北碑”为主流的古朴雄浑的新时代。杨守敬在日本只待了短短四年,但是他的影响极其深远,被日本书法界称为“现代书法之父”。虽在书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杨守敬并不是一位职业书法家。据不完全统计,杨守敬一生著作达86种,涉及金石学、历史地理学、版目学、书法等多个学科。
今天我们梳理杨守敬的书法,重新认识杨守敬的学术价值,无不感到书法家字外功的重要性,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所有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无不是饱读诗书的学问家。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复兴之时,我们以书法展的方式纪念这位荆楚大地走出来的先贤学者,必将会激励后学,重塑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
本次展览是武汉美术馆荣获的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项目旨在培养、扶持和鼓励青年一代策展人独立自主的策展能力。同时,本次展览也是武汉美术馆立足地域文化梳理、发掘和研究的重要展览。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